top of page
搜尋

心理諮商如何幫助療癒創傷?五個核心歷程分享

  • hsinyi75
  • 6月27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已更新:6月30日

創傷療癒的過程,就像一條斜坡上的小路,      需要緩緩走、慢慢看:一步步向光走去。
創傷療癒的過程,就像一條斜坡上的小路, 需要緩緩走、慢慢看:一步步向光走去。

創傷,不只是過去的記憶。

它會悄悄改變我們看世界與愛人的方式。


我們每一個人,或許都曾經背著看不見的傷,

一邊生活,一邊學著修補自己。


在心理諮商裡,我們有機會重建安全感,

找回與自己連結的能力。


這篇文章,想陪你一起慢慢看見:

創傷如何影響我們,也如何在關係中被療癒。




一、創傷影響的是我們的經驗方式


一個人如果在關係中經歷過持續的傷害,

這些創傷經驗會重編我們的大腦與神經系統,

改變我們如何去感知世界、感知自己與他人。

久而久之便發現,我們不是用眼睛在看世界,

而像是戴上一層「濾鏡」在經驗這個世界。


👉 創傷會影響我們如何感知自己與別人。

👉 創傷也會改變我們怎麼活在這個世界上。




二、『關係』是療癒創傷的場域


讓人受傷的,常是關係;然而也是關係,能讓人復原。大多數深層的創傷,尤其是發展性創傷,往往來自:我們曾在關係中無法安全的做自己、表達情感或信任他人。


創傷的療癒,往往需要透過新的、安全的人際關係經驗來重建信任、自我價值與情感連結。


當神經系統慢慢被重塑身與心開始相信:「世界不再只有創傷版本的樣子了」。


👉 療癒,常常從一段「新的關係」開始。




三、療癒創傷不等於『永遠不再痛』


療癒,不是為了擺脫傷,而是為了與傷共處。


療癒創傷的終點,並不是「我不再因為過去的傷而感到痛」;而是——在安全、穩定、有界限、願意接納的關係中,能夠真正感受到:「有人理解我的處境、接住我的感受」。


當在關係裡發展出情緒調節、愛與被愛的能力⋯⋯即使,傷痛無法消失,心,也有了更大的空間來容納它。


👉 發展出情緒調節與愛的能力,傷痛的影響力也將慢慢變小。




四、原來傷痛,是可以有人陪的


當有人願意待在我們的痛裡,那裡就不再是孤單的黑洞。有時候,是因為有人真的願意待在我們痛的地方,不急著把我們拉起來,我們才慢慢學會:「原來,痛,是可以被陪著一起走過的」。


當我們曾經被好好陪伴過,也學會了怎麼陪著自己度過痛苦的感覺,我們也就慢慢成為——能夠陪伴他人、也能接住自己的「負傷療癒者」。


👉 我走過黑暗,但我沒有把心關起來。

👉 當我能夠理解自己的傷,這成為了關係中能夠看見並理解彼此的起點。




五、負傷前行,走在路上你並不孤單


當有意義的關係建立起來——世界不同了,對自我的感受也不同了。成為一個負傷的療癒者,不是結束了創傷的故事,而是開始以更自由、真實的方式,去活出自己、去連結他人。


這種價值感,不是來自外在表現或他人肯定,而是來自自己實際身體力行走過的這段療癒之路。


👉 我們都是負傷,但是「仍然前行」的人。

👉 療癒,不是結束創傷,而是走出一條新的生命路徑。





在創傷療癒的旅途中,我們可能會走得慢、會想停下來,甚至會懷疑是不是自己太脆弱了。


但是,有些時候,其實我們只是需要有人陪著,一起慢慢地、穩穩地,走一段。


不知道在看文章的你,也走在這條療癒創傷的路上嗎?


但願你知道,這條路上,你不是孤單一人。




💕 想進一步認識我們的心理師,或開始一段心理諮商歷程,請點擊下方連結⬇



如果你正走在療癒的路上,也許你不需要獨自承擔。

我們在這裡,等你來談談你的故事。




🔗 延伸閱讀:歡迎點選下方連結,追蹤我們的IG及FB,接收更多即時資訊與最新文章⬇



 
 
 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面對重大意外事故,共感能力高的你,該怎麼辦?

如果這幾天⋯⋯你在新聞或社群上看到不斷重複播放的事故畫面, 心裡感到沉重、揮之不去,甚至會反覆回想那些瞬間—— 這意味著,你可能正在經歷「替代性創傷」。 替代性創傷,是一種因為高度同理心而產生的創傷反應。 當我們接觸到別人的痛苦、理解並感受那份苦時,...

 
 
 
玩出愛與被愛-----四類型療癒性親子遊戲

為了更能幫助在幼兒園情緒常失控的小萍,我特別安排小萍與媽媽在遊戲室中玩不同的遊戲,下面是她們遊戲過程的場景之一。 媽媽:美雪老師說這個遊戲是我們一起玩積木,但由我先排,你再跟著我排一樣的圖形。 小萍:(自顧自開始排積木) 我不要,我要自己排。...

 
 
 

Comments


Bridge Counseling Center

bottom of page